征地拆迁赔偿纠纷谁来举证
在征地拆迁方面,很多时候当事人都会因为赔偿问题而产生纠纷,此时要想纠纷得到较好的解决,最好是通过合法的途径来处理。而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举证的问题。那么征地拆迁赔偿纠纷谁来举证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原告应当对其主张承担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是民事诉讼举证的一般规则,同样在行政赔偿诉讼中,不管是对具体行政行为,还是对相关事实行为,也应由原告对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但是在原告不具有举证能力或举证能力较弱的情况下,法院可以责令被告来进行举证。
原告对因强拆所致物品损失的“举证不能”,其原因是被告实施强制拆除时,不依法履行职责,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所致,如:强行带走原告及家属,没有制作现场笔录,未对房内外大量财产清点并进行公证或见证,没有对物品进行搬离和移交给原告,并制作交接笔录。这样在原告提供证据初步证明其有财产损失的情况下,即发生举证责任的转移,这也是行政机关法定职责而致必然的举证责任。
我们都知道举证责任是一种证明责任,举证责任包括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和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的责任。结果意义的举证责任,是指待证事实真伪不明时,由依法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承担不利之后果。前者是动态的举证责任,可以在原、被告之间进行转移。在一个具体的案件中,当原告按证明责任之要求提供了有关证据,使法官对原告所证明的事实形成初步的内心确信,原告提供证据的责任开始转移。当被告提供了削弱原告证明事实的证据,使法官对原告证明的事实无法确信时,举证责任将再次转移到原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相关规定,将行政赔偿诉讼中举证责任的转移进行了明确。即当原告对自己的主张承担初步举证责任后,举证责任即转移到被告一方,被告应当提供不予赔偿或减少赔偿数额方面的证据。如被告举证不能,则根据结果意义举证责任的规定,其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被告如不能提供出不予赔偿或者减少赔偿数额方面的证据,且始终无法提供证据推翻原告诉请损失的主张,即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在行政赔偿诉讼中,由于原告在前期的行政程序中处于弱势,收集证据的能力是有限的,对“损害事实”证明上,应当适用优势证明标准,即原告只要初步提供证据证明损害事实的存在即可。当然在类似的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的赔偿请求应当合情合理,对于某些明显夸大的损失,或者无法提供初步证据的,法院本着客观、公平、合理的原则,依法行使自由裁量权来进行认定。
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的方式进行处理。但不管采取哪种方式,要想处理结果对自身有利,那么肯定是需要进行实际举证的,提供充足有效的证据,才有可能获得有利的处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