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征地拆迁,合法合理,五个政策,是什么?
一、先补偿后搬迁,先安置后搬迁:
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第二十七条规定: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
其确定了:不论是政府为公共利益进行的拆迁,还是商业性开发拆迁,拆迁方均须通过法定程序,在取得被拆迁人同意、达成协议后,并给予被拆迁人充分补偿,才可对房屋进行拆迁。
而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
二、原有的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的生计、有保证:
必须保证原有生活水平不下降,这是征地时,当地政府,必须主动满足的最基本要求。
而征地补偿,必须保证被征地农民,在土地被征收后的、长久稳定生活来源和基本保障,将失地农民恰当的纳入,相应的就业、社保体系。
在《土地管理法》中,四十七条中规定了: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
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三、禁止采用非法的方式,进行强拆;强拆的方式,只有司法强拆,:
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第二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
而在第三十一条还规定: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什么时候,才可进行强拆?
首先,政府征地流程是合法的:即市、县政府及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已履行“两公告、一登记”程序、充分保障了被征地人的各项权利(含告知了强拆的流程),并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的程序,实施了征地行为。
其次,被征收人:已依法得到补偿,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补偿,且被征收人不复议、不诉讼,并拒不搬迁与交出土地的。
政府可申请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四、手续不全,不得征地拆迁:
(一)合法征地行为的前提,首先是“法定主体适格”,包括:
征地批复机关主体:只有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有权对上报的征地材料,进行批准。
制定、做出拆迁补偿方案的主体:应为县、市级以上政府。
房屋强拆主体:强拆裁定书,应是由法院,根据相关行政机关的申请做出的。
(二)拆迁过程中,法定的程序,应包括:
发布拟征地公告→征询拟被征地人意见→对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调查登记→拟订“一书四方案”并上报审批→发布征地公告→发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上报审批补偿安置方案→土地补偿登记→落实补偿安置后交付土地→拒绝达成协议、或拒交土地→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五、拆迁补偿款要合理:比如在《物权法》中,第四十二条规定,“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给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一)城市房屋(即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拆迁):其补偿标准,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依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进行评估确定,其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时,被征收房屋周边相同地段、同类房地产的市场价格。
(二)农村自建房屋及其宅基地(即集体土地的征收与房屋拆迁):其补偿标准,应由省级政府制定,按照区位分为几类地,确定相应的补偿标准。其最低的补偿底线,是房屋的重建成本价和宅基地地价。
(三)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拆迁):其补偿标准,可参考周边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可选择中间价位(价格区间,可参考在“农村房屋补偿价格~城市房屋补偿价格”之间的价位),以及做好与拆迁方、在拆迁中间环节的谈判事项,争取的合法、合理的补偿价格。
本文转自“网络综合平台”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联系删除。